上步、起跳、射门的动作比较基础,但勾挑动作、出手点的高低、脚步的大小却灵活多变。基础篮球动作训练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不知不觉间,整件球衣都被汗水浸湿了。
这是浙江大学控制学院博士生李志山在篮球训练时的场景。加入浙江大学常规男篮五年来,随队四夺浙江省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并获得2021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亚军、2020年全国季军、以及2019年CUBA全国锦标赛南方赛区。冠军及2021年全国锦标赛南方赛区亚军。
心中怀揣着理想和热爱,李治山始终在篮球道路上稳步前进,而这份热爱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愈加浓烈。
向上的路
永远比站在顶端更令人兴奋
李治山对篮球的热爱从小学就开始萌芽。从一开始的爱好,到初中时“与校队队员差距很大”,到高中时成为“同龄人中最好的”,再到大学加入校队并参加高水平比赛之后,李治山的篮球之路一步步稳步前进。
但事实上,李治山的篮球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本科期间,李治山受了重伤。医生告诉他,他可能再也无法进行剧烈运动了。
“我真的不能再走上球场和朋友们打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了吗?”即便如此,这份从小就坚持的爱情并没有因为痛苦而被迫放弃。更加坚定了。
手术成功后,经过长时间的休养和康复,李治山又回到了曾经困扰他的江湖。尽管他的身体状况尚未恢复到最佳状态,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篮球的热爱和信念。相比排名,他更看重奋斗的过程——“向上的路总是比站在顶端更令人兴奋。”这就像他的篮球偶像诺维茨基一样:即使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他仍然顽强拼搏,突破逆境,取得辉煌的成绩。
校队全部由在校学生组成。进入校队后,每周需要进行3次强化训练。虽然训练频率不是很高,但训练强度比较高,训练过程也相当痛苦。我们怎么能轻易放弃这么辛苦才赢得的机会呢?李治山告诉自己:“无痛训练无法带来比赛成绩,没有人能轻易夺得冠军。”
作为球队的大前锋,李治山主要打内线,担负着篮板和防守两项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与队友的默契配合。电气工程学院硕士生孙道明和李治山也是球队的防守把门,镇守篮下。无论是防守时换防的选择,还是进攻时切入空间的时机,他们都了然于心,抓住了机会。孙道明说:“无论是训练还是比赛,李治山都会无条件信任和支持队友,当我们犯错时,他不会责怪我们,而是直接指出问题并提醒我们。”李治山和他的教练、队友们始终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为共同的篮球梦想而努力。
脸颊上滑落的每一滴汗水,每一次拼命抢射的尝试,每一次更加熟练的传球技巧,都在倾注着李治山的理想之花。
努力不一定会成功
但放弃一定会导致失败
在谈到篮球对自己性格的影响时,李志山说:“篮球教会了我在任何不利或被动的情况下都不要惊慌。首先不要迷茫,保持冷静。然后坚信,只要时间还没到最后一秒,游戏就永远不会结束,而只要还没有结束,就值得尝试,即使最后失败了,你也不会后悔,因为如果你放弃了,你就不会后悔。肯定会失败。”
2021年全国南方赛区比赛,浙江大学男篮实现翻盘。在比分落后15分的情况下,李治山和队友们只有一个信念:“坚持到最后一秒!”大家冷静配合,接连打进几个漂亮进球。终于,一声尖利响亮的哨声划破长空,“赢了,赢了!”大家兴奋地互相拥抱。胜利的喜悦之余,他们更加坚定:“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对手,无论场上形势多么激烈,我们都要顽强拼搏,直到哨声响起,比赛结束。”
对于李治山来说,篮球更多的是一种信仰。通过篮球,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并学到了许多终生的教训,其中之一就是“不要因失败而灰心”。
“输一次也没关系,不能一直沉浸在失败的氛围中。”大大小小的篮球比赛数不胜数。如果你输了比赛又有什么关系呢?李治山表示,他当然要冷静地接受比赛的结果,并真诚地祝贺对手。另外,最重要的是要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并在后续的培训中有针对性地加强,以提高自己。每场比赛全力以赴,是对自己和对手最大的尊重。
体育与科研相结合
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与其他选手相比,作为一名博士生,李治山面临着更大的科研压力。如何应对高强度科研任务与高水平篮球比赛的时间冲突?李治山有自己的小伎俩。首先是做好时间管理和规划。该训练的时候就认真训练,该做研究的时候就以科研为主。其次,要自律、专注。由于他经常出差,很难时刻保持最佳状态。有篮球训练的时候,李志山总是合理分配周末的时间。 “当你科研累了的时候,你可以用篮球来改变你的大脑。打篮球可以增强你的身体,让你充满能量,让你以更饱满的状态投入到科研中。这样,你可以达到1+1>2的效果。”
读博期间,李治山经常出差,有时训练状态并不好。孙道明说:“每次训练结束,别人开始换衣服休息时,他总是给自己加练。”良好的心态调整能力和强大的内驱力让李治山能够在篮球和科研上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突破进取。
论学业,李治山的表现一点也不逊色。研究生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期刊论文4篇,EI会议论文4篇。他在其中一篇论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细粒度特征融合的自注意力机制目标检测网络,实现了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目标检测模型性能的显着提升。被网络和机器学习顶级会议CCF-A神经网络NIPS2022收录。此外,他还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并获得多项学校奖学金。在实验室里,作为前辈,他也会积极引导后辈们讨论,帮助他们实现突破。他的追求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李治山始终在篮球与科研、热爱与学习之间取得平衡,追求完美。在球场上挥洒汗水,在实验室里求索创新,李治山将凭借对篮球的热情和对科研的认真,不断进取。
来源|浙江大学人民日报
文|丁悦,浙江大学综合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图片|受访者提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hzsl3173988.com/html/tiyuwenda/7207.html